IMG_5395.jpg

2022 年的充电器市场算是比较「百花齐放」的一年。严格要算的话,从 2022 年 5 月开始,充电器市场就进入了一场围绕设计的军备竞赛。除了闪极之外,初次入局硬件市场的爱范儿,还有已经沉淀一段时间的魅族旗下品牌 PANDAER。作为手机配件行业里面生产难度和开发难度最大的产品,经过多年的「内卷」洗礼,「设计」似乎成为了这个品类产品,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。

中低端市场的「血流成河」

从 2019 年氮化镓充电器走入市场开始,高功率充电器在市场上高歌猛进。吃到早期红利的倍思、Anker 早已成为了行业的领军者。但实际的市场情况,并未如宣传那般理想。

下图是民生证券 2019 年关于国内代工大厂奥海的企业分析报告,其中一份关于充电器市场规模的数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。

在 2019 年,5W 到 30W 的充电器(含手机原配和第三方充电器)的市场出货率却占到了 19.4 亿台。尽管预测数字到了 2022 年,即今年,5W 到 10W 的充电器出货量可能仅为 13 亿台,理应和 30W 以上的充电器在市场规模上形成分庭抗礼之势,但民生证券的分析师可能没想到,疫情、战争等不可抗力,导致了全球手机市场和电脑市场出货量骤降,苹果亦并未在 2022 年为手机和平板换上更高功率的充电器。因此,我有理由认为,在 2022 年不同功率档位充电器的市场占比,和 2019 年相差不大,5W 到 30W 功率的充电器,至少还会在 70% 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徘徊。

民生证券奥海公司研究 https://pdf.dfcfw.com/pdf/H3_AP202009021406244303_1.pdf?1599044771000.pdf

民生证券奥海公司研究 https://pdf.dfcfw.com/pdf/H3_AP202009021406244303_1.pdf?1599044771000.pdf

但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,由于作为行业引领者的苹果,已经在过去 3 年到 4 年里将 20W 快充作为了 iPhone 的标配功能,所以 10W 到 30W 功率的充电器产品,在预测数据里面基本都是保持 40% 的市场占有率不变的,唯一降低的只有过去 5W 到 10W 的低功率充电器。这也意味着,在 10W 到 30W 的功率段,必然是每个品牌必争的产品定位锚点。而在经济不景气的这几年里,这个中低端市场只剩下在价格厮杀这么一条道路。中低端市场基本就是「血流成河」的状态。

设计突围

在红海里拼刺刀,显然不是新品牌最佳的选择。在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里,通过设计或者功能的改进蚕食市场份额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。文章开头的三家公司,即闪极、爱范儿和魅族旗下 PANDAER,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进入这个血淋淋的市场。

IMG_5394.jpg

或许是看准了今年苹果为 MacBook Air 2022 版配备了 35W,认为这是一个市场的机会,这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35W 和 40W 这两个大众认知偏弱的功率段来定义产品。

从结果上来看,和月销上千的产品相比自然是异常惨烈。但这三家公司的产品,并非和 Anker 或者倍思绿联紫米这些老牌手配厂商一样,只在 ODM 设计上稍加改良就开始出货,而是在此基础上发挥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试图将充电器做成一个手办、桌面摆件,甚至赋予更深层的设计意涵,以此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。

打响第一枪的是闪极的 Retro 35 充电器

IMG_5389.jpg

作为一直打着设计和性能双路并行的闪极,实际上推行 Retro 35 的过程中有相当多难题。

闪极 Retro 35 外观设计采用的是苹果 Macintosh 的外观设计。Retro 35 充电器不得不说是做的尽善尽美,并且试图尽力还原初代 Macintosh 的各种细节。同时,正面屏幕还通过三个 LED 灯珠,实现更具功率改变屏幕颜色的功能。当用户将充电器通电的时候,可以感受到极强的仪式感。

IMG_5396.jpg

但是,从网上很多用户的反馈来看,这款产品更多被赋予了手办的认知,而非充电器产品。在这样的认知偏差下,想要对大众用户去推广这是一款「好看」的充电器必然更具难度。因为它的存在挑战了想要购买「充电器」这一产品的思维认知,并未给予用户「它是一款充电器」的信号。大众用户再一看 149 的价格,缺乏强劲品牌影响力的背书下,很难在一瞬间完成购买决策,形成购买冲动。这也意味着,它很容易触碰到产品销量的「上限」。

成也设计,限也设计。